时代商学院研究员雷映郭少圳 京基智农(.SZ)前身康达尔,是A股农牧上市第一股,且持续供港近40年,已形成拥有现代农业和房地产业等多元业务的现代化农牧集团。年,该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京基集团,新的管理层将现代农业定位为战略核心业务,加速存量地产项目去化,在广东及周边地区全力建设智能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重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本报告从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宏观产业政策、市场供需平衡、行业发展趋势、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猪供应前瞻、猪周期以及生产成本分析等角度逐一解读京基智农大力布局智能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的核心优势、发展进度和发展前景。 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在非洲猪瘟冲击下,目前正处于终端消费需求增长复苏期,与此同时,供应端在非洲猪瘟冲击下加速提升行业集中度和行业规模化养殖水平,因此为智能化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了扩张产能的契机。 与此同时,常年处于“人多肉少”状态的粤港澳大湾区,随着人口不断聚集和猪肉需求增加,就近配备一定的生猪养殖产能和提高生猪自给率已是必要之举。尤其在非洲猪瘟后,“南猪北养”的生猪调运体系面临终结,猪肉对外依存度高的地区需要就近进行产能规划。 截至目前,京基智农已完成签约出栏目标规划万头左右,在目前广东省内的生猪养殖上市公司中,仅次于温氏股份,成为华南区大型生猪养殖上市企业,而从养殖模式对比分析,基于信息化、科技化的楼宇式规模养殖全产业链模式,京基智农有望成为华南地区养殖成本最低的生猪养殖企业。 年半年报显示,京基智农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9亿元,同比增长.13%,该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将通过存量房地产业务持续为生猪养殖业务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的实施。 变更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后,京基智农年年报显示,新的管理层提出战略转型布局,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核心战略业务,自此,京基智农持续大手笔投入,签约了十余个生猪养殖项目,出栏目标规划达万头。 然而,生猪养殖业务仍处于战略转型初期,尚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较小,传统的房地产业务、饲料业务仍是该公司年年报中的主要收入来源。 年半年报显示,京基智农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9亿元,同比增长.13%,该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将通过存量房地产业务持续为生猪养殖业务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的实施。 报告期内,该公司在建工程新增加了阳春、肇庆、德庆、贺州4个京基智农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和广东京基智农饲料项目建设。截至年上半年,该公司在建工程总计14个,其中有11个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至此,资本市场上,关于京基智农到底是农牧企业还是房地产企业的争论可以休矣。相比之下,我们更应关心的是:京基智农养猪的优势和底气何在?如此大手笔的养猪项目投资,京基智农到底采取何种模式?我们应该如何客观看待京基智农养猪大业的前景? 本报告从京基智农的发展沿革开始追溯,在复盘整个行业基本面上的情况下,为广大投资者深度解析京基智农。毕竟,好公司不应当被误解,其价值和潜力值得深度探究并长期跟踪。 一、沿革 1.基因禀赋:农牧上市第一股 京基智农(.SZ)前身为深圳市康达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者的前身则为深圳康达尔实业总公司。年,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深圳康达尔实业总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组,由深圳市龙岗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向社会公众发行万股普通股,从而成立了深圳市康达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彼时,该公司主营业务为鸡、禽蛋、肉制品、饲料等。年11月1日,该公司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农牧上市第一股。 以养鸡业务起家,该公司此后将业务逐步拓展至养猪、饲料加工、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等新领域。 截至年,公司已形成了集现代农业、公用事业、房地产业和金融投资业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种鸡、肉鸡的养殖与销售,种猪、肉猪的养殖与销售,优质品牌猪肉与鸡蛋等生鲜农产品的销售,饲料的生产与销售;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金融投资、保险经纪等。 可以看出,京基智农具有深厚的农牧基因,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深厚的养殖经验,如今布局生猪养殖大有可为。 2.公司治理:京基集团入主,治理趋向完善 年11月23日,公司发布公告称,京基集团有限公司要约收购公司股份事项已经实施完毕,公司控股股东由深圳华超变更为京基集团,实际控制人由罗爱华变更为陈华。 随着京基集团入主公司,公司股权结构也稳定下来,改变了公司常年因股权分散,管理不稳定的状态。 京基集团成立于年,总部位于深圳,辐射环渤海、珠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历经27年的稳健发展,京基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地产开发、商业运营、金融投资、科技智能、文化教育、现代农业六大核心业务板块并进的规模化、多元化、集团化的综合性民营企业。 目前,陈华持有京基集团90%的股权,陈辉持有10%。据公开信息,陈华与陈辉系兄弟关系。 多年来,京基凭借锐意进取的精神,以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并举的发展模式,稳健发展,不断创新,形成了目前“房地产主业突出,金融、科技、文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并进发展”的产业布局。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作为集团的核心主导产业,所开发项目涵盖住宅、写字楼、酒店等多种类型,其中于年建成的深圳地标——京基城市综合体,主塔楼高达.8米高,更是深圳城市更新的典范之作。此外,集团在商业地产、农业、文化等产业也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实力。 秉承“责任筑基,创新为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京基集团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创造了一系列独特性的成果和经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广东房地产综合实力10强、深圳地产30年十大领袖品牌企业、深圳百强企业、中国最具影响力商业地产开发商等多项荣誉称号。 背靠京基集团这一实力雄厚的头部企业,京基智农未来可期。 3.转型承诺:确立现代农业为战略核心 京基集团入主之后,上市公司发展战略进行了方向性调整。年7月,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九届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公司战略规划的议案》。 《议案》指出,结合目前市场行情、资源优势以及公司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以“深化农业主业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现代农业作为核心业务,以安全、绿色为首要要求,加大农业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在广东及周边地区逐步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工基地,重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探索资源整合,利用先进技术构建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产业链。对于公司现有的房地产业务,仅限于对既有的存量土地以自行或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等形式开发和运营,不再新增其他房地产项目。 京基智农年半年报指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涉及现代农业及房地产业。主要包括:种猪、肉猪养殖与销售;种鸡、肉鸡养殖与销售;饲料生产与销售;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租赁。 具体而言,现代农业是公司的战略核心业务。公司聚焦农业,在广东及周边地区逐步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产业链基地,重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构建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产业链。同时,以京基智农食品为主体开展食品端建设,拥有鸡肉、猪肉等自主品牌的优质畜禽产品,已进驻连锁商超、大型食品企业、连锁餐饮、新零售等渠道。 房地产业是公司的战略支持型业务。公司以自行或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等形式对既有的存量土地开发和运营。自年6月起,公司与京基地产就房地产开发及运营展开全面深度的战略合作。 从营收结构来看,年上半年,现代农业板块(饲料生产、养殖业)营业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为15.76%,房地产开发业务营业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为83.94%。 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务当前依然是该公司营收的第一大来源,现代农业板块对营收的贡献比例不高。该公司公告及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未来将仅限于对既有的存量土地以自行或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等形式开发和运营,不再新增其他房地产项目。这也意味着,未来房地产业务的营收占比必将持续下降,已成该公司战略核心业务的现代农业板块毫无疑问将贡献越来越多的营收,成为该公司的支柱业务。 二、谋划 1.政策扶持 三农,尤其是其中的生猪养殖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一直受国家重视与扶持,无论是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还是针对畜牧业的诸多政策,均给与了生猪养殖业大力的支持。同时,为应对猪周期猪价大起大落的风险,国家正持续完善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平滑“猪周期”波动,并于年1月份推出了生猪期货,这无疑利好整个行业的发展。 2.行业:需求稳定且庞大,供给端门槛提升 2.1供需面:全球最大的消费国、生产国,供应依赖自给自足 猪肉一直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当家肉食。相传伏羲教会人们圈养猎物,“养六畜,以充牺牲”,其中猪为六畜之首。时至今日,不论婚嫁丧娶,还是重大节日,我国亦保留诸多与猪肉相关的文化习俗。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预测数据显示,年我国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的年人均消费量为22.72kg、4.19kg、3.31kg、14.19kg,消费结构占比为51%、9.4%、7.45%、31.9%,预计到年,我国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的人均年消费量分别为31.05kg、3.99kg、3.62kg、14.18kg,消费结构占比为58.8%、7.55%、6.85%、26.8%。 即使在非洲猪瘟冲击下供应明显不足,猪肉在我国居民肉食消费结构中仍然独当一面,稳居主导地位。随着后续供应能力恢复,猪肉在居民肉食消费结构中的占比稳步回升。 中国一直是全球猪肉第一大消费国。美国农业部(简称“USDA”)数据显示,-年全球猪肉消费量分别为1.12亿吨、1.01亿吨、.2万吨,同期中国的猪肉消费量分别为.5万吨、.6万吨、.1万吨,中国猪肉消费量占全球猪肉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49.3%、44.4%、43.12%,我国猪肉人均消费水平是全球的2倍以上。 中国人痴迷吃的猪肉,从哪里来?-年,全球的生猪产量在12亿头左右,其中有7亿头产自中国。非洲猪瘟发生后,我国生猪产能缩减,但依然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USDA数据显示,-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分别为5.44亿头、5.27亿头,对应的猪肉产量分别为.31万吨、.33万吨,生猪产量占全球生猪产量的比例分别为52.3%、45.04%,猪肉产量占全球猪肉产量的比例分别为41.7%、42%。简而言之,中国亦是全球第一大猪肉生产国。 然而,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大猪肉进口国。由于全球猪肉可供贸易量本身较小,但非洲猪瘟导致国内供需失衡下,猪肉进口量出现了翻倍式增长。 USDA统计数据显示,-年,全球猪肉出口量为万吨、.9万吨,占全球猪肉产量的比例分别为9.1%、12%。其中,全球主要的猪肉进口国家是中国、日本、墨西哥,三个国家的猪肉进口量合计占全球猪肉进口量的58.4%。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分别为.3万吨、.8万吨、万吨,进口量占当期消费量的比例为2.16%、4.74%、9.2%。在非洲猪瘟导致国内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我国猪肉进口量呈翻倍式增长,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占全球猪肉进口量的比例超40%。 综上,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生产国和进口国,虽然非洲猪瘟导致我国短期内增加了猪肉进口量,亦是无法保障我国原有的猪肉消费水平,因此我国猪肉需求量的主要供应渠道仍是自产自足。 未来我国猪肉人均消费水平将稳定恢复和增长,这离不开非洲猪瘟冲击后的产能配套恢复,亦是生猪养殖企业扩充产能、行业整体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的良好契机。 2.2产区与销区分离,“运猪”向“运肉”转变 我国生猪产区与销区分化明显,且70%猪肉出售状态为热鲜肉,导致我国生猪行业为匹配区域性的供需平衡,存在大量生猪调运。然而,非洲猪瘟之后, 中国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年我国各地区总计跨省调运活猪.4万头,跨省调运猪肉.7万吨,折合成活猪调运量约.51万头,年我国合计跨省调运约1.6亿头生猪,占当期生猪出栏量的23.06%。 我国生猪养殖产区集中于有土地或饲料等成本优势的地区。年我国各省市生猪出栏量排名前六的地区分别为四川省、东北三省、湖南省、河南省、云南省、山东省,六个地区年累计出栏量占全国出栏量的比重超50%。其中,除四川省因本地需求量大,存在调入需求外,其他省份均为生猪外销的主产区。 我国猪肉调入的销区则集中于发达经济圈,包括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核心城市等,尤其是香港、澳门、上海、北京等地区的猪肉消费对外依存度超过70%。 中国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年全国猪肉净调入量排名前六的地区分别为浙江省、广东省、川渝地区(四川省、重庆市)、上海市、京津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当期的生猪净调入量分别为万头、.3万头、.7万头、.7万头、.9万头、万头,占年的跨省调运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1.06%、7.55%、6.7%、5.5%、5.14%、4.8%,合计比例超40%。 然而,为防控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我国监管部门自年中开始对生猪运输进行严格约束,甚至期间暂停了跨省调运。首先,农业部出台了严格的调运车辆洗消、改装政策,增加了调运成本。其次,农业部强调逐步减少活猪长距离跨省调运,提倡以省内屠宰消化、就近调运为主,跨省调运只限于“点对点”定向调运。最后,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生猪调运进行全流程监控,使得整个生猪运输体系可追溯,有效遏制生猪运输乱象和违法违规调运生猪。 综上,我国生猪养殖的产区、销区存在地理位置上的明显分化,叠加居民对于热鲜肉的消费偏好,使得我国长期存在大规模的生猪调运。然而,非洲猪瘟冲击下,农业部制定了严格的调运政策,引导整个生猪调运将逐步从“运猪”向“运肉”转变,从跨区调运向就近调运转变。这意味着,我国长期以来的“南猪北养”调运体系未来将逐步退出,而猪肉对外依存度高的核心经济圈地区,需要在就近辐射地带建立与之配套的生猪产能。 2.3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门槛持续提高 我国生猪养殖业虽然行业规模庞大,但长期以散养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格局过度分散,头部养殖企业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中国畜牧业年鉴》统计显示,年,我国存栏量规模在1-49头的散户型养殖场数量占我国生猪养殖场总数量的比例高达95%,而彼时行业CR5的市占率仅为4%,其中头部企业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的市占率仅2.77%,1.05%。 针对行业现状,农业部自年开始,对整个产业发展进行了合理规划布局,清理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提高环保监管,并通过补贴政策鼓励大型工业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这期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缓慢下滑。 非洲猪瘟冲击导致生猪养殖产能进一步急速大幅下滑,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产能观察指标,自年4月开启断崖式下跌,年9月创历史新低,仅为万头,相较于非洲猪瘟前产能去化程度超过40%,这其中,首先退出行业的就是生物防控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的散户养殖场。 与此同时,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头部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抗风险能力和资金实力,不但基本保存自身已有产能,还在行业产能去化低点,率先大幅扩张产能。-年,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新希望合计的年出栏量分别为.78万头、.64万头、.03万头,同比增速分别为33.54%、-9.1%、30.32%,而同期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速为-1.17%、-21.57%、-3.15%,头部企业借助非洲猪瘟实现了市占率的提升,年行业CR5的市占率提升至9.22%。 非洲猪瘟后,不管是政策审批,还是生物防控要求都提高了全行业生猪养殖的资金、土地、技术、规模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门槛,以及生猪期货等金融对冲工具的推出,散户养殖场仍在加速退出。 参考美国经验,头以上的特大型生猪养殖场的生猪存栏量占比从年的20%迅速提升至年的43%,到年其存栏量占比已达74%。以此参考,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程度相当于美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 综上,非洲猪瘟冲击下,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集中度加速提升中,且对比美国,集中度提升、规模化水平提升将是行业中长期的发展趋势。 根据养猪头部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预计到年,仅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双胞胎、京基智农、正大集团、中粮集团、德康集团、海大集团、唐人神、傲农生物等13家猪企,累计市场占有率达到42%。 3.区域:粤港澳大湾区“人多肉少”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广东省总人口达到1.26亿人,较年增加了.94万人,比浙江省、江苏省两个省过去十年的总人口增加值之和还要多万。其中,年粤港澳大湾区总人口数(9个内陆城市与香港、澳门之和)达.18万人,成为全球人口规模最大的湾区,也是国内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圈。 按疫情前全国猪肉人均年消费量30kg计算,粤港澳大湾区年猪肉消费量达.5万吨;按出栏均重.8公斤、75%的猪肉屠宰率折算,需要生猪.2万头。若按年全国猪肉人均占有量39.6kg计算,则需要.2万吨猪肉供应,折合生猪.7万头。 然而,年4月22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年)》显示,规划到年全省生猪出栏量保持在万头以上,生猪自给率稳定在60%左右,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对应的广东省年猪肉消费需求达0万头。 从这个角度不难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常年处于“人多肉少”的状态,由于实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上省政府等提出的“以保供给与保生态并重为原则”,在做好养殖环保、减少养殖污染的同时,地方政府保持一定的生猪养殖量、自给率和发展空间这一信号已是相当明朗。 从区域内的上市企业角度观察,整个广东省的大型生猪养殖上市企业仅有温氏股份(.SZ)、东瑞股份(.SZ)、京基智农(.SZ)、金新农(.SZ)四家。其中,受非洲猪瘟影响产能缩减后,受制于公司+农户模式,温氏股份补栏进度缓慢,年的生猪出栏量仅为.55万头,相较年出栏量几乎腰斩,行业排名退居第四;东瑞股份立足河源市,专注于供货香港市场,年出栏量为37.3万头,其规划目标为在年实现年出栏量达万头。 深圳本土生猪养殖上市企业中,金新农年实现生猪销售80.36万头,该公司规划力争在年实现万头年出栏量。京基智农则累计签订十余个生猪养殖项目,签约项目出栏目标规划达万头。从产能规模看,京基智农是继温氏股份之后,华南地区第二家年出栏量超千万头的大型生猪养殖上市企业。 综上,随着人口不断向核心经济圈聚集,粤港澳大湾区的猪肉需求量在持续稳定增长,但周边辐射地段目前配套的生猪养殖产能不足,粤港澳大湾区则常年处于“人多肉少”的状态。对此,广东省政府针对性提出基于保有一定生猪自给率的保供给规划,规划建设规模化养殖产能。而从区域内养猪上市企业角度出发,京基智农顺应市场需求,大力建设养殖产能,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主力供应企业。 三、布局 1.房地产:不再新增项目,全力转型生猪养殖 年年报显示,京基智农实现营业收入40.72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18亿元,其中,营业收入结构中,商品房销售收入、全价饲料、禽业产品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13%、16.84%、1.74%,单从年的收入结构看,商品房销售占据较高比例。 这与该公司近年来加速房地产存量业务去化相关。管理层强调,年,公司继续围绕存量土地进行开发和运营,地产项目快速去化,加快以现代农业为战略核心业务的布局。截至年上半年,从存量房地产业务看,山海上园二期2、6、7栋在年上半年实现结算面积3.3万平方米,实现结算金额22.24亿元,截至年上半年,该项目去化率为97%。与此同时,该公司的两个存量开发项目中,山海御园已于年7月开盘预售,预计年内实现封顶,山海公馆项目预计于年4月开盘。其中,山海御园项目若去化率达到%,将再给京基智农带来超过亿元现金流。 对于商品房业务,京基智农副总裁谢永东公开表示:“对于房地产业务,公司将仅限于对既有的存量土地以自行或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等形式开发和运营,不再新增其他房地产项目。” 与地产业务类似,生猪养殖业务同样具备资金投入大、土地投入大、变现周期长、运营精细化等特点,但与地产业务不同的是,生猪养殖亦需要养殖技术、生物防控技术、成本控制能力等要求。作为我国最早介入农牧行业的上市公司,京基智农本身具有养殖技术和生物防控技术的积累,而且其主营业务中的饲料板块对生猪养殖可提供成本控制的便利,较其他转型公司拥有更多的经营优势。 此外,京基智农以存量房地产业务反哺生猪养殖业,其养殖板块业务拥有较好的资金优势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作为上市公司,京基智农也可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融资与扩张。 年半年报显示,京基智农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09亿元,同比增长.13%,该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将通过存量房地产业务持续为生猪养殖业务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的实施。 年以来,京基智农大力投资生猪养殖场建设。截至目前,京基智农分别与广东省高州市人民政府、湛江市徐闻县人民政府、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政府、梅州市农业农村局、海南省文昌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建设生猪产业链项目的投资框架协议,并于年10月18日与华南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其中,徐闻一期、二期、三期项目和高州一期项目、文昌项目均已引种投产,该五个项目年出栏设计产能合计约万头,其中进度最快的徐闻一期项目已于年5月份实现第一批少量肥猪上市销售,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猪业产品实现.82万元的销售收入。该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亦显示,其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规模从年的1万元增加至年上半年的4.76亿元,其中,种猪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63亿元,生猪养殖相关的生物性资产增加明显。 不难发现,该公司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坚定而迅速,从年半年报看,一方面存量的房地产业务加速去化,一方面生猪养殖战略落地节奏在加快。 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在建工程新增加了阳春、肇庆、德庆、贺州4个京基智农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和广东京基智农饲料项目建设。截至年上半年,该公司在建工程总计14个,其中有11个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报告期在建工程账面价值由10亿元增加至18亿元,其中,本期增加17.7亿元,本期转入固定资产10亿元。 2.后来者居上:先进的养殖模式 在养殖模式上,京基智农深刻吸收行业传统养殖场生产模式的利弊经验,旗下投资建设的项目都实行智慧化养殖模式。基于该模式下,项目采用自繁自养、“立体聚落式”楼房养殖模式,且配套新建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生猪屠宰、食品加工与流通以及其他设施。 具体来看,由京基智农统一投建大型的规模化养猪场,通过搭建智慧养殖平台,建立起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养猪生产线,实现统一养殖、统一防疫、统一管理。 这样的智慧化养殖模式为京基智农的养猪产业带来了集约化效率高、产品品质稳定、人力成本较低等优势,从畜禽繁育-饲料-养殖-优质畜禽产品的食品生产全产业链,实现从源头上对终端产品品质的把控。相对于行业内传统的养殖场生产模式,京基智农充分利用最新科技,以科技赋能智慧农业,其先进的养殖模式可谓后来者居上。 首先,楼宇式养殖模式土地利用率高。京基智农的养殖场采用立体式、楼宇养殖模式,相较平层养殖,可显著节约土地面积及相关其他投入,提升单位面积产出。据悉,其土地利用率是传统养猪场的5倍。 其次,在育种方面,京基智农已制定出自主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实施策略,通过不同品种品系的选配选育等常规育种技术,并结合全基因组育种技术来开展种猪繁育工作,从而减少从外部体系引种所带来的高成本和高风险。与此同时,采用分胎次、闭群、批次化生产,单条生产线设计出栏量最大规模可达18万头。 再者,京基智农采用最高标准的生物防控体系,环保保障零排放的生态循环体系。通过闭群及批次化管理,全程全密闭空气过滤,既减少了外来病原对猪群健康的风险,还通过自动清粪、干湿分离模式,猪舍外采用罐式发酵,实现粪污全密闭生物发酵处理,形成的有机肥用于当地农作物的施肥,形成种养结合的循环生态体系。 最后,集约化的高效率和低人力成本。在养殖场内形成从种猪繁育到商品育肥场的生产单元的聚集,可以实现养猪专业人才的聚集,包括生产管理、兽医、营养、育种等方面的人才,还可以实现猪产业链环节的聚集,包括种猪场、育肥场、饲料厂、屠宰厂等。由此,整体形成一个闭合的产业大聚落,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全链条全周期可溯源管理,极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回归主业,秉持深厚积淀与良好口碑 对于熟悉京基智农的投资者而言,该公司转型生猪养殖业务或许更像是回归主业,因为其本身就是中国农牧行业上市第一股,在农牧行业和终端市场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京基智农前身康达尔就是深圳市本土禽肉养殖企业,尤其是面向香港市场供应禽肉,业务规模最大时,其在香港鸡肉市场供应端的市占率达25%。 作为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大型畜牧企业代表,京基智农长期致力于菜篮子供应,是首批供深食品企业,且拥有近40年禽肉供港历史,在养殖端有成熟的经验,在食品安全和品质保障方面深得市场信赖。 品牌和质量是企业竞争的核心,也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作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深圳质量百强企业”,京基智农十分重视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不断通过品牌创新提升品牌张力,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该公司积极参与首批供深食品标准的制定,牵头制定了猪肉等产品标准,助力行业食品安全建设,其旗下黄鸡配套系经农业部审定,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肉鸡配套系。该公司的猪肉产品成为年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指定的猪肉食材,亦是广东省重点生猪养殖场,养猪行业百强优秀企业,深圳老字号企业等。年,京基智农成为深圳市“菜篮子”基地。 年底,京基智农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签订万头供深生猪产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优先向深圳市供应生猪及各类肉制品,为深圳猪肉保供稳价保驾护航,亦提前为自身的生猪养殖产能打通了下游销售渠道。 四、展望 1.猪周期:价格下限或抬高,未来一年有望结束下跌 当然,不管是大刀阔斧的新进入者,抑或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们,都要经历猪周期。 不同于工业品,生猪作为一种农产品,供应端因生产周期长,存在根据当期的利润变动趋势决策下一生产周期的产能扩张或缩减的行为共性。但由于需求端价格弹性较供给端价格弹性小,加之生猪供应端的格局过于分散,造成了我国生猪行业存在更为明显的猪周期。 从历史观察,我国猪周期一般历时3-4年。自6年中至今,我国生猪养殖业已经经历了三个完整的周期,目前正处于自年中以来的第四轮周期中的下跌区间。 年中以来,在近年来严格的环保政策、规模化养殖趋势、“非洲猪瘟”等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生猪养殖业形成了一个产能与价格波动幅度大,价格快涨快跌的猪周期。事实上,受非洲猪瘟的冲击,猪肉价格自年5月的10.01元/kg,一路攀升至年10月末的最高价40.29元/kg,一年半左右的时长,价格涨幅高达.5%,而前面三个猪周期价格涨幅最高仅为.7%,本轮猪周期的价格波动幅度偏大。与此同时,年10月,猪肉价格自最高点一路下跌至年6月末的12.73元/kg,8个月时长,价格跌幅达68.4%,目前,猪价自年6月的价格低点反弹至年8月6日的15.5元/kg。 本轮猪周期中猪价何时见底?前面三轮猪周期的最低价格中,除第一个猪周期中猪价在6年最低跌至8.98元/kg,后续两轮猪周期中猪价最低均在10元/kg以上,然而与前面三轮猪周期不同的是,生猪养殖成本随着环保投入增加、生物防控投入增加、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在不断抬升。博亚和讯数据显示,不管是自繁自养抑或是外购仔猪育肥,出栏生猪的总成本线自年不断抬升,创下了近10年的新高。 按本轮猪周期中行业养殖成本的平均涨幅推测,本轮猪周期的价格低点应在13元/kg左右,按照目前的猪肉价格判断,已经相对接近价格底部。与此同时,历史猪周期中,生猪养殖进入利润亏损区间的周期一般为1-1.5年,本轮猪周期行业进入养殖亏损状态的时点为年6月,目前时长为3个月。按照历史规律推测,猪价的下跌有望在未来9-12个月内结束。 自繁自养模式下,从引种到出栏,整个生产周期长达2年左右。京基智农目前正处于养殖场建设早期,旗下的养殖场中仅有徐闻一期项目在年上半年实现少量生猪出栏,周期因素对整体的经营影响力度较小。 2.核心法宝:成本控制能力 生猪养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成本控制能力。不管是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原料项等变动成本项,抑或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分摊后的固定成本项,生猪养殖成本是养殖企业的生产及经营要素合力的结果,既反映了企业的资金、规模、技术、设备等硬实力,亦反应了管理水平、养殖模式、员工激励度、市场议价能力等软实力,更是企业穿越猪周期中风险承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年,各上市企业公布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中,牧原股份以14元/kg稳居行业最低成本线,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则分别为20.09元/kg、22元/kg,年各上市养猪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除温氏股份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46.83%、新希望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94%外,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翻倍式增长。 进入年,猪价持续下跌至部分企业的成本线以下。从年公布的完全成本线看,牧原股份仍然以16元/kg的完全成本线位列行业最低成本,新希望自繁自养的完全成本线为20元/kg,外购育肥的完全成本线为30元/kg,正邦科技的完全成本线为21.6元/kg,温氏股份的完全成本线为30元/kg。 从年半年报业绩预告看,规模前五的生猪养殖企业中,除牧原股份持续盈利外,其余均为亏损状态。综上,不难发现,对于生猪养殖企业,在任何时点入场,都要面临周期性的经营波动,然而,真正决定其经营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是对养殖成本的控制能力。 京基智农采用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以牧原股份为例,自繁自养的养殖成本在行业内位列前茅。此外,在养殖成本中占比60%左右的饲料原料项,是该公司多年的主营业务项目,在动物营养方面有多年的技术积累,且具备自我供应能力,因此在养殖成本控制上存在一定的先发优势。 与此同时,该公司创造式地采用楼宇式、立体式的养殖场,土地利用效率比传统养殖场高5倍,并配套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模式,集约化效率高,大幅降低人力投入成本。综合上述分析,京基智农有望成为华南地区养殖成本最低的生猪养殖企业。 五、总结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猪肉始终是百姓餐桌上的当家肉食。在非洲猪瘟的冲击下,我国不得不加大进口量补充国内供应,但全球猪肉的可贸易量少之又少,我国的猪肉需求最终只能靠自产自足来满足。 作为全球第一大猪肉消费国、第一大猪肉生产国,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养殖水平严重偏低,行业集中度偏低,整体上制约了养殖效率的提升。非洲猪瘟的冲击加速了整个行业的规模化进度和集中度提升,也提高了生猪养殖的行业门槛,同时也给了规模化养殖企业扩张产能的良机。 非洲猪瘟也彻底中介了我国长期以来“南猪北养”的物流调运体系,猪肉对外依存度高的地区面临提高自给率的规划。粤港澳大湾区猪肉供应常年“人多肉少”,在辐射地段配套一定的生猪养殖量,亦是广东省的生猪产业规划纲要中非常明确的信号。 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中,静态分析是一种不考虑时间因素前提下对企业某一个时点的经营状态分析,因此,京基智农或许可以说是一家房地产企业。然而,事物是动态发展的,企业经营尤为如此。在动态发展的分析视角下,京基智农正处于生猪养殖企业的转型初期,有望在未来几年的时间内,快速成长为深圳市本土的大型生猪养殖企业。 京基智农自年来全力布局现代农业板块,在广东及周边地区逐步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工基地,重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依托自身多年供港、供深的经验积累,构建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产业链,截至目前,该公司出栏目标规划达万头,可以比肩温氏股份,成为华南地区的大型养殖企业。 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前瞻,随着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根据养猪头部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预计到年左右,仅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双胞胎、京基智农、正大集团、中粮集团、德康集团、海大集团、唐人神、傲农生物等13家猪企,年出栏量目标合计高达2.94亿头,13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预计在年达到42%。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5211.html |